三十岁:而立,四十岁:不惑,五十岁:知天命,六十岁,:花甲七十岁:古稀耄耋:八十。五十岁的雅称是知命之年,在我国,每个年龄层都有独特的雅称,《论语-为政》中孔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50岁在古代称作知天命。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。
1,耄耋之年2,耄,指8o至90岁的老人,耋,指80岁以上的老人,即二字合在一起指八,九十岁的老人。3,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五十知天命,六十耳顺,七十古稀。几耳顺,60岁为望,61岁为既望,59为几望,但前提条件是仅限于三个年龄,60而耳顺。59岁已经可以称为花甲之年,中国人有过九不过十的习惯59岁的雅称为五十有九了。
中等收成的年岁。四、五十岁的年纪。犹言中世,中期。[1]出处《周礼·地官·均人》:。20岁(女)――桃李年华20岁(男)――弱冠30岁(男)――而立之年40岁(男)――不惑之年50岁――知命之年60岁――花甲,平头之年、耳顺之年。“三十而立”指年至三十,应学有成就,有自己的学术体系,威望,表示三十岁就应该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,以及发展方向,“立”指的是“立德、立言、立身”。
补充:不满周岁--襁褓;2~3岁--孩提;女孩7岁--髫年;男孩8岁--龆年;幼年泛称--总角。30而立,40不惑,50知天命,60花甲,20岁(男)——弱冠;30岁(男)——而立之年;40岁(男)——不惑之年、强壮之年;50岁——年逾半百、知非之年。50岁之后就是重病发病率大幅提高的年纪,在此阶段,健康险确实就显得尤为重要了。